【内容简介】
本书由8章组成,内容包括绪论,生态学基础,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水污染及控制技术,大气污染与控制技术,固体废物的污染与控制,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
本书还介绍了雾霾、水十条、清洁发展机制、“城市矿产”等新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非环境专业的环境科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类各专业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的基本概念
1.2 环境的分类
1.3 环境要素及其特性
1.3.1 环境要素
1.3.2 环境要素的特性
1.4 环境效应和环境系统的功能特性
1.4.1 环境效应
1.4.2 环境系统的功能特性
1.5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1.5.1 环境问题
1.5.2 环境保护的四个阶段
1.6 环境公害警示录
1.7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7.1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
1.7.2 环境科学研究的任务
1.8 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8.1 漫长的孕育期
1.8.2 快速的形成发展期
1.8.3 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1.9 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1.9.1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1972~1978年)
1.9.2 改革开放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9~1992年)
1.9.3 可持续发展时期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年以后)
思考题
第2章 生态学基础
2.1 生态学
2.1.1 生态学概念与发展
2.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2 生态系统
2.2.1 生态系统
2.2.2 生态系统的组成
2.2.3 生态系统的结构
2.2.4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
2.3 生态系统的功能
2.3.1 食物链和营养级
2.3.2 能量流动
2.3.3 物质循环
2.3.4 信息传递
2.3.5 生物量生产
2.4 生态平衡
2.4.1 生态平衡
2.4.2 保持生态平衡的因素
2.4.3 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标志
2.4.4 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因素
2.4.5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5 复合生态平衡
2.5.1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5.2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
2.5.3 复合生态系统内部的四个主要矛盾
2.6 生态文明
2.6.1 生态文明
2.6.2 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思考题
第3章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3.1 人口与环境
3.1.1 世界和中国人口发展现状
3.1.2 世界人口展望
3.1.3 人类种群的动态变化
3.1.4 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
3.1.5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1.6 环境与健康
3.2 可持续发展战略
3.2.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3.2.2 可持续发展观点
3.2.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2.4 中国与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
第4章 水污染及控制技术
4.1 水资源
4.1.1 水资源
案例4.1 南水北调
4.1.2 水体与天然水的组成
4.1.3 水循环
案例4.2 海绵城市
案例4.3 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
4.2 水体自净与水体污染
4.2.1 水体自净
4.2.2 水体污染
4.2.3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4.2.4 水质指标
4.2.5 水质分类及污水排放标准
4.3 水体富营养化
4.3.1 富营养化的特征
4.3.2 水体富营养化类型
4.3.3 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标准
4.3.4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4.3.5 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4.3.6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4.4 重金属污染
4.4.1 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4.4.2 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分析
4.4.3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4.4.4 防治对策与措施
4.5 水污染治理原则和技术
4.5.1 水污染治理原则
4.5.2 废水处理的分类及基本方法
4.6 物理处理法
4.6.1 过滤法
4.6.2 沉淀法
4.6.3 气浮法
4.6.4 离心分离
4.7 化学处理法
4.7.1 混凝法
4.7.2 化学沉淀法
4.7.3 氧化还原法
4.7.4 辛和法
4.7.5 电解法
4.8 物理化学处理法
4.8.1 萃取法
4.8.2 吸附法
4.8.3 离子交换法
4.8.4 膜分离技术
4.9 生物处理法
4.9.1 废水生物处理法的产生与发展
4.9.2 好氧生物处理
4.9.3 厌氧生物处理
思考题
第5章 大气污染与控制技术
5.1 大气环境概述
5.1.1 大气的结构
5.1.2 大气的组成
5.2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5.2.1 大气污染源
5.2.2 大气污染物
5.2.3 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5.3 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
5.3.1 根据污染物性质划分
5.3.2 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
5.4 酸雨
5.4.1 酸雨的定义和现状
5.4.2 酸雨的危害
5.4.3 酸雨的形成机理
5.5 温室效应
5.5.1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5.5.2 温室气体
5.5.3 控制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和对策
案例5.1 清洁发展机制
5.6 臭氧层保护
5.6.1 臭氧层的形成和臭氧空洞
5.6.2 臭氧层损耗原因
5.6.3 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行动
5.7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5.7.1 主要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5.7.2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5.7.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案例5.2 APEC蓝
5.8 室内空气污染
5.8.1 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5.8.2 室内气态污染物
案例5.3 毒寝室事件
思考题
第6章 固体废物的污染与控制
6.1 固体废物概述
6.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国内外现状
6.1.2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6.2 固体废物的特点及其危害
6.2.1 对土壤的污染
6.2.2 对大气的污染
6.2.3 对水体的污染
6.2.4 对人体的危害
6.3 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和技术
6.3.1 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政策
6.3.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案例6.1 郑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6.3.3 我国工矿业固体废物利用情况
6.4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
6.4.1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方法
6.4.2 城市垃圾的处置和利用
6.5 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
6.5.1 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
6.5.2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6.5.3 清洁生产
6.5.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6.6 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6.6.1 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对人类的毒害
6.6.2 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
6.6.3 城市矿产——再生金属、报废汽车、电子产品的拆解和回用
案例6.2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河南大周再生金属
第7章 清洁生产
7.1 清洁生产概论
7.1.1 清洁生产的由来
7.1.2 清洁生产的概念
7.1.3 清洁生产的内涵
7.1.4 清洁生产的目标
7.1.5 清洁生产的特点
7.1.6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关系
7.1.7 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7.1.8 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
案例7.1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践行清洁生产
7.2 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7.2.1 实行清洁生产审计
7.2.2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认证
7.2.3 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评估(Life cycleassessment,LCA)
7.2.4 推行产品生态设计
7.